
“中船海工101”首秀吊裝首臺低溫型海上風電機組
9月12日,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裝“)華能大連莊河海上風電II項目首臺H171-5MW低溫型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吊裝。本次吊裝采用“中船海工101”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歷經82小時順利完工。這是中國海裝在該地區的首臺低溫型海上風電機組,也是“中船海工101平臺”的首秀。
因地制宜低溫低風速海上風電最優解
大連莊河海上風電II項目,位于遼寧省大連市莊河海域,場區中心點離岸約19.1km,裝機規模為300MW,計劃安裝60臺H171-5.0MW機組。該機組是目前國內海上風電唯一“官方認證”并創造世界紀錄的的明星機型。該機型性能卓越,脫胎于中國海裝十年打造的5MW+海上風電平臺,在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海上風電機型中,其批量裝機量最大、批量運行時間最長。
此次針對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特征,中國海裝除了在材料性能、控制策略、運行參數等方面做了對應的設計和優化以外,更針對冰載等特殊工況,在一體化設計中進行了充分考量與校核,確保在安全第一的基礎上,實現項目收益率最大化。
該機組由中國海裝大連公司生產,于9月3日發運風場,今年大連公司克服疫情影響和物資供應短缺、生產場地緊張等諸多困難,緊抓項目策劃,主動作為,全力以赴保交付。
集群作戰風電全產業鏈日漸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采用“中船海工101”風電安裝平臺,該平臺是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天津)海上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最新打造的自升式安裝船,是中國船舶集團傾力打造的風電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作為中國船舶集團科技應用產業重點打造的風電板塊,依托國內實力最強、最齊全的自主研發與生產體系,強大的機、電、液、控一體化裝備制造能力,當前已形成了從葉片、齒輪箱、發電機、主控等核心部件,以及變頻器、偏航變槳驅動、液壓站、滑環、剎車等配套部件,到機架、輪轂、主軸、塔筒等大型鑄煅焊件的全供應鏈生產制造能力,通過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協同服務和協同管理,已實現了以中國海裝為龍頭的風電全產業鏈集群作戰模式,這也意味著,中國海裝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日漸成熟。
通力協作全新安裝平臺首戰告捷
由于本次吊裝是全新安裝平臺“中船海工101”的首秀,為保證吊裝的順利進行,中國海裝項目團隊高度重視與相關人員的技術交底,在眾多防護措施保護的前提下,根據大量的經驗預判吊裝工況,做好預案,期間多次就施工難點開展溝通交流。
施工過程中,各單位配合默契,僅用16小時便完成葉輪組裝工作,相較標準作業時間提前了4小時,整個吊裝過程僅用時82小時,為同地區其他項目首臺機組吊裝的一半。
全新平臺的成功首秀,標志著“中船海工101”平臺的順利投運,也標志著項目主體工程建設邁入了新的階段,為后續機組并網發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突圍奮進 力保重大節點目標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反復和臺風頻襲的困擾,中國海裝項目團隊在吊裝前便提前謀劃、科學組織,項目部積極配合當地疫情防控,組織進場人員完成核酸檢測,在充分做好人員消毒、防護工作的前提下,科學規劃人員進場路線和設置間隔作業區域,協調物資、設備的按時到位,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和臺風對項目的不利影響。
在吊裝過程中,項目部全體員工拿出“決戰一百天”攻堅克難的戰斗精神,克服海上風大、浪險等惡劣作業條件,歷時82小時,終于完成了首臺機組的吊裝,保障了項目建設的重大節點目標,也為中國海裝“決戰一百天”攻堅戰送上了一份捷報。
據悉,該項目計劃2021年完成全容量并網發電,投產后預計年上網電量約7.7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煤23.5萬噸,減少污染物排放2600噸,具有良好的社會、環保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