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船企獲政府資助研發船舶水下輻射噪聲控制技術
為應對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海洋環境保護新規要求,提升韓國造船企業的技術競爭力,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將在2023年前投入58億韓元(約合49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以韓國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KRISO)為核心,韓國造船海洋、現代重工、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現代尾浦造船等造船企業共同參與,推進“船舶水下輻射噪聲檢測及降噪技術”的研發。
水下輻射噪聲(Vessel’s Underwater Radiated Noise)是指在船舶上搭載的機械設備和推進裝置等產生并傳播到水中的噪聲。近年來,隨著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發展,船舶引發的水下輻射噪音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對魚類和海洋哺乳類動物等海洋物種重要的聽覺系統、行為甚至生存產生直接影響,對魚類多樣性和水下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當前,包括IMO在內的國際機構正在對減少船舶水下輻射噪音進行研討。2013年3月,IMO設計與設備分委會第57次會議批準了非強制性的“減少商船水下輻射噪聲導則”;2014年3月,IMO第66屆MEPC會議上正式審議通過該導則,以MEPC.1Circ.833號通函正式對外發布,目的是減小由商船產生的水下輻射噪聲對海洋生物可能產生的短期和長期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海洋哺乳類動物。對此,各國產業界正在全力開發應對相關規則的核心技術。
9月2日,韓國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對外表示,該所將正式著手開展該項課題的研究,目標是研發出能夠自主檢測船舶水下輻射噪聲的技術,以及降低船舶主要噪音源——推進裝置產生的噪音的技術。
韓國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計劃通過開發降低水下輻射噪音的相關技術,搶占新一代低噪音船舶市場。該所所長金富基表示:“降低船舶水下輻射噪音技術是能夠先發制人應對IMO環保規則、以技術競爭力應對造船業后起之秀追擊的游戲規則改變者(Gamechanger)技術。我們將發揮擁有專業研究人員以及大型研究設施的優勢,積極支援國內產業界,確保研發出降低船舶水下輻射噪音技術,為提高韓國造船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做出貢獻。”(王楚)
